常用中医药方
千里光明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九,
【组成】青木香黄连黄柏黄耆荆芥防风苦参苍耳子蛇床子羌活升麻麻黄甘草各15克鸡肠草(焙)冬青叶(焙)
【用法】上作一剂。用布包,水煮,于无风处浴洗,凉了又加热。微汗拭干。
【主治】杨梅疮毒邪陷伏,延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干枯类似白鹅掌风,筋骨疼痛,并起风块者。
按:原书用本方治上证,同时以托里解毒汤内服。
利火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大黄9克白术15克(土炒)茯苓9克车前子9克(酒炒)王不留行9克黄连g克栀子9克(炒)知母6克石膏1.5克(煅)刘寄奴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火结于下,熏蒸水湿,妇人带下色黑,如黑豆汁,气腥,腹中疼痛,小便时如刀刺,阴门发肿,面色发红,久而黄瘦,饮食亢进,渴喜凉饮。
柴胡羌活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柴胡羌活防风枳壳桔梗青皮苏梗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胁痛,风邪在表者。
八风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藿香(去土)250克白芷前胡(去芦)各500克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八珍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海浮散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组成】乳香没药
【用法】上药研细末。掺患处。恶肉自消。
【功用】祛腐生肌,止痛止血。
【主治】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