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药方
阿魏丸2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组成】连翘30克山楂60克黄连36克阿魏助克(醋煮作糊)
【用法】上药为末,醋煮阿魏糊作丸。每服30丸,用白汤送下。脾虚者,须以补脾药佐之,切不可独用。
【主治】肉积。
撮口脐风散
【来源】《揣摩有得集》。
【组成】扁豆3克(炒)法夏1.5克蔻米0.9克(研)木香0.9克干姜0.3克附子片0.3克上元桂0.3克(去皮,研)小茴香0.9克(炒)生草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止痛。
【主治】小儿初生为风寒所侵,肚痛难忍,遂至聚唇撮口,眼闭口噤,啼声如鸦,或声不能出,或口吐白沫,或痰多气喘,甚者舌强面青,腹胀青筋,抽搐天吊。
消癖丸1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二。
【组成】芫花(炒)朱砂(研细)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10丸,浓煎枣汤送下。
【功用】逐水消癖。
【主治】疟母停水结癖,腹胁坚痛。
柴芩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6~9克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各6克枳壳4.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利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疟痢并行,内热出血,兼表邪发黄者。
【加减】如疟痢并行鲜血、纯血者,加芍药6克,甘草3克;如湿胜气陷者,加防风3克。
桂枝加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芍药6克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桂枝6克(去皮)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和营。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按:据林亿等考证,本方当去麻黄。
清空膏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川芎15克柴胡21克炙甘草45克黄连(炒)防风羌活各30克黄芩90克(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6克,入茶少许,汤调如膏,临卧时抹在口内,用少许白开水送下。
【主治】偏正头痛,年久不愈;及风退热上壅损目,脑痛不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