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药方
二丁散
【来源】《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组成】苦丁香丁香栗米赤小豆各7粒石膏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吹鼻中。
【主治】鼻不闻香臭,或鼻中生息肉;偏头风。
柴苓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柴胡6~9克猪苓茯苓泽泻各6克白术6~9克肉桂3~9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服。
【功用】解表利湿。
【主治】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脉紧,表里俱病,小便不利,中寒泄泻。
【加减】如寒邪胜者,加生姜3~5片,如汗出热不退者,加芍药3~6克。
木香煮散1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组成】木香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半夏(汤洗七遍,炒)厚朴(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捣,炒干)各7.5克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15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槟榔(锉)1枚草豆蔻(去皮)2枚诃黎勒(煨,去核)5枚
【用法】上十四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桂附止带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附片9克肉桂1.5克续断焦艾茯苓芡实各9克盐小茴3克乌贼骨15克金樱子9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温肾固摄。
【主治】带下黑色,稀薄量多,绵绵不止,月经紊乱,甚或停闭,色多晦黯,小腹不痛,但有冷感,腰部酸软,面色苍白,喜暖恶寒,大便时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
【加减】腰痛甚,加鹿角霜6克;下腹坠胀,阴中如有物坠出者,加升麻4.5克。
消风导赤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组成】生地赤茯苓各3克牛蒡子(炒,研)白鲜皮金银花南薄荷叶木通各2.4克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灯心165厘米
【用法】水煎,徐徐服。
【功用】消风祛湿,清心利水。
【主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复元养荣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七。
【组成】远志肉1.5克人参4.5克酸枣仁(炒)3克黄耆(蜜炒)3克荆芥2.4克白芍(酒炒)3克当归头3克地榆3克白术(去芦)3克甘草1克
【用法】上锉1剂。加大枣1枚,水煎,温服。
【主治】妇人血崩,血去过多,心神恍偬,战栗虚晕者。